之所以说治理家庭和家族在于修养自身的品德是因为人们对自己所亲
之所以说治理家庭和家族在于修养自身的品德,是因为人们对自己所亲近喜爱的人往往会偏爱;对自己所轻视厌恶的人往往会一味厌弃;对自己内心敬畏的人往往会盲目崇拜;对自己同情的人往往过于怜悯;对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往往过于轻蔑。因此,能够做到喜爱某人而又深知其丑恶的一面,厌恶其人又能肯定其美好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
朱子说:“五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察焉,则必陷于一偏,而身不修矣。”
贵在公允
公正的待遇、公平的环境是人们共同的向往。古人说“公生明,偏生 (即暗)”。(《荀子·不苟》)可是,在历史的实际进程中,又有多少人能维护公平、主持公道、享受公正呢?究其原因,不是没有公平公正的规范,也不是没有客观平等的制度,而是因为人性中存有的弱点,使人的行为受到局限,很难做到公正和公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学习与磨炼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而我们自己也会从中受益。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公平不是绝对的。如果主持公平的人多一些,那么社会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无论多么完善的法律、多么周密的计划,如果执行者不能坚持原则,自然就不会有公正。这也正是为政者需要加强自身修养的原因所在。
为了维护心中的正义
赵绰,字士焯,隋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蒲州镇)人,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开皇初年任大理寺丞,因执法平允、谦逊谨慎,升任大理少卿。
赵绰任大理少卿时因为坚持执法公正,有时难免与隋文帝意见不一致,隋文帝很不高兴。来旷是大理寺的官员,觉得有机可乘,为了迎合隋文帝,就暗暗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章,认为大理衙门执法失于太宽。隋文帝觉得来旷说得很中肯,就提升了他的官职。来旷于是就以为皇帝很赏识自己,于是昧着良心,诬告赵绰徇私舞弊,把不该赦免的犯人释放了。隋文帝虽然觉得赵绰办事不顺他的心,但是却不相信他会徇私舞弊,对来旷所上告的情况有所怀疑。隋文帝便派亲信官员去调查,结果根本不是来旷所说的那样,只是来旷无中生有的诬告。隋文帝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处死来旷。
赵绰却立即谏止说:“来旷确实有罪,但是不该判死刑。”
隋文帝很不高兴,本来是替他出气,也是为了警告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不要再做诬陷大臣的事,可是赵绰却迂腐地拘泥于法律条文。
隋文帝根本就没有理睬赵绰说的话,进宫去了。
赵绰跟在后面,大声说:“我有重要的事必须向陛下报告。”
隋文帝就说:“有什么紧急事?说吧。”
- 商品专员的职责是什么[图]
- 什么决定薪资高低?男女各不同![图]
- 辞退违纪员工,需要补偿吗?[图]
- 鸭蛋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详细分析[图]
- 生菜的营养价值,吃生菜的好处作用[图]
- 椰子的营养成分是什么?[图]
- 美国人带孩子的17个绝招[图]
- 产妇保养的十个误区[图]
- 周三是上班族最压抑的一天[图]
- 为了足部健康,关于鞋子选择的小问答[图]